中国女篮58:61小负日本,日本女篮成为尺子衡量出中国女篮的进步
稍早结束的女篮热身赛,中国女篮58:61负于日本。
一,以赛代练的三场中澳热身赛过后,对四大主力缺阵的中国女篮,基本能给出理性的结论。
如果不是杨舒予的三分神准,中国女篮对阵澳大利亚的热身赛就是脸面全无的三连败,看看G3中国女篮除了杨舒予之外的三分球21中2,就知道离开内线双塔和锋线的李梦,中国队进攻端的一塌糊涂,除了三分开盲盒,基本上就没有太靠谱的战术。
毫无疑问,李梦、黄思静、韩旭和李月汝三四五号位四大金刚的缺席,使中国女篮本来就弱的后卫线在压力山大之下,短板得到了进一步放大,甚至带来了杨力维和李缘两位准主力的全部伤停。
中澳热身赛过后,对于中国女篮的17人阵容,我们可以给出如下的结论。
第一,三场比赛过后,中国女篮的12人奥运阵容,基本上已经定型。
第二,王思雨依旧是女篮5号,她就是中国女篮的新丛学娣。
第三,孙梦然就是三场热身赛的最大收获,她的硬度和空间性,使中国女篮的四号位,甚至五号位都变得丰满。
第四,罗欣棫成为最大的黑马,多年以后,郑薇指导终于为李梦和黄思静找到一个靠谱的替补。
展开全文
二,中国女排完败日本,让中国女篮压力山大。
女排联赛1:3负于日本,让中国女排的巴黎奥运前景陡然生出变数。
从蔡斌到赖亚文,再到除了朱婷之外的几乎所有女排球员,全部遭到网暴级别的口诛笔伐。
中日之间的家仇国恨,使两国之间的体育交流已经远远超出了体育的范畴。
可以肯定,对阵日本的两场热身赛,中国裁判的爱国哨大概率依旧继续,但是中国女篮需要冷静面对。
从亚洲杯到亚运会,虽然中国女篮连续的决赛险胜把日本队打出心理阴影,但是我们需要明白的一点是,没有韩旭,中国女篮不可能改变历史轨迹。
我们基本上可以把日本女篮理解为速度更快、三分更准、而且有归化内线的韩国队,她们的战术核心是三分球、攻击性防守和快速转换。
对于中国篮协来说,选择澳大利亚和日本两个风格迥异的对手,确实是真正的苦心孤诣。
但是从女排完败日本,到中国女篮大年初一西安大败于法国,中日女篮的热身赛,确实是在错误的时间,出现在错误的地点。
三,日本队成为尺子,确实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女篮的进步和不足。
今天中国队四大主力依旧没有回归,日本队基本全主力,仅仅看到高田真希和马瓜姐妹的名字,我的第一感觉,就是中国女篮没戏。
但是出乎意料的是,中国队凭借罗欣棫出任四号位的防守和远筐能力,取得首节20:13的领先。
第二节比赛,日本队加强防守,切断中国队内外线的联系,中国队陷入得分荒,单节只得11分。
这个得分荒出现的原因,一方面是孙梦然也休战导致的球队内线无人可用,另一方面更重要的,依旧是女篮后卫线的平庸。
下半场比赛,日本队的三分球逐渐恢复,中国队最后输球的原因,就是抵挡不住对手的转换、三分球和自己内线的体力不支。
哪怕爱国裁判们在最后时刻果然哨声响亮,依旧无济于事。
虽然输球,但是中国女篮依旧配得上掌声。
如果说三战袋鼠让郑薇指导饱受质疑的话,那今天与全主力日本的交锋,让我们清楚看到了中国女篮的进步,尤其是三四五号位,潘臻琦、罗欣棫的存在,使中国队的内线并没有太过吃亏。
从亚洲杯到亚运会,再到今天的热身赛,日本女篮成为尺子,清楚说明了中国女篮的进步,那些对郑薇指导的批评,确实是不公平的,缺了四大核心,郑薇指导确实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。
但是看过马瓜姐妹在日本女篮的承上启下过后,我的建议是,中国女篮下一步确实应该考虑一下归化的问题。